郧西法院:温情架起沟通桥,无声亦能解“心结”

作者: 店子法庭  高澜峰来源: yxfy 时间:2025-09-30 16:04:25

离婚案件的审理,不仅是对法律条文的精准适用,更是对当事人情感的疏导与合法权益的坚实保障。近日,郧西法院店子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特殊的离婚纠纷。案件一方当事人为聋哑人士,法院通过邀请专业手语老师搭建起沟通的“无声桥梁”,引导双方和平分手,生动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。

原告张女士(化名)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,诉至法院请求与被告李先生(化名)解除婚姻关系。承办法官在受理案件后很快了解到被告李先生系聋哑人,虽然被告能够通过文字进行基础交流,但在涉及复杂的情感表达、法律程序解读以及权益诉求时,单纯文字沟通难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、顺畅和完整,这为查明事实、开展调解带来了挑战。

“保障每一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,是司法公正的基石。对于特殊群体,我们必须提供必要的诉讼支持,确保他们‘听’得见法律的声音,‘说’得出自己的诉求。”该案承办人表示。

为确保案件公正、高效地审理,充分保障聋哑当事人的诉讼权利,承办法官利用周末时间积极联系特殊教育学校,邀请专业手语老师来为李先生提供全程手语翻译支持。

调解过程中,大家围坐一团,手语老师耐心地将法官的每一次询问、调解方案以及原告的意见和诉求准确翻译成手语传递给被告,又将被告通过手语表达的想法和顾虑清晰、完整地反馈给法庭和原告。 

 微信图片_20250902232020.jpg

在谈及两个子女的抚养问题时,张女士表示想要双方各抚养一个孩子,但李先生赶忙连连摆手,坚持要独自抚养两个孩子,不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。法官通过手语老师耐心向被告释法:“放弃抚养费是你的权利,但你需要了解,若以后因为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,导致你无法负担孩子抚养费用时,为了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,你仍有权利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,届时法院依然会为你提供保障。”李先生通过手语清晰理解这项法律规定后连连点头,并补充表示其父母也愿意帮忙照顾孩子。经过数小时沟通,调解工作顺利推进。在法院的主持下,双方就离婚、子女抚养、财产分割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。

“法院想得太周到了,请来手语老师帮忙翻译,让他能明白整个调解过程,也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。这样处理,我们双方都心服口服,也算是对这段婚姻和过去生活的一个圆满交代。”张女士在签收调解书时,对法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。此案的成功调解,是郧西法院长期践行司法为民、落实司法便民举措的一个缩影。

司法无声,却努力传递浸润人心的温暖,让司法公平正义可感可知,更用温情守护着群众的合法权益。